第 822 章 822(1 / 1)

“所以,目前网上的说法,已经渐渐被引向‘你妹妹与死者之一是暗中交往的男女朋友,因为你与之暗中勾搭,被你妹妹发现,最后发生了冲突,导致对方与其朋友在冲突中丧命’……”

林慕晨越听越爆炸,怒吼道:“鬼才勾搭那种垃圾!而且我妹妹才不会找这种东西当对象,她可挑剔了!他们想得倒美!”

殷怜觉得她真是完全找不到重点,冷冷地叫停了满屋子乱转的林慕晨之后,说道:“首先,你先来看看这几个‘同学’,‘室友’,‘邻居’……”

林慕晨说道:“不可能!”但还是忍着愤怒,仔仔细细地看了一下相关的账号信息和发言,最后还是说道,“我跟那几个人渣不熟,但是他们恶心恶毒的样子我现在还记得。这个‘邻居’说的话要是真心话,那他要么眼瞎要么心毒。同学的话……同校要是都算的话,我也不能肯定是谁,但是这个室友绝不可能。”

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和慕夕从小到大都是一起上学的,大学是四人间,剩下两个室友都是死党,人品好,不会说这种话。”

殷怜点头:“我需要你联系一下她们,跟她们沟通一下这件事情,关键的时候做一下澄清。”

林慕晨问:“现在吗?”

殷怜说道:“先联系,但不必马上澄清。现在网上的消息很乱,虽然他们现在掌握了舆论,但抛出的证据还不够,只是看着喧嚣,真正有多少人信还不一定。我先收集一些信息,顺便等他们继续出招。”

林慕晨看那些发言本来很生气,但是听殷怜这样笃定的声音,竟真的感觉被说服了,相信网上这些胡言乱语的并不是大部分普通人,而只是一些故意在胡说八道的水军。

殷怜说道:“许多时候,水军的行为在兵法之中有个专门的‘计策名’,叫做‘四面楚歌’,没错,就是刘邦对项羽用的那一招。当你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敌人的时候,人自然而然就会失去反抗的意志,不止对你是如此,对那些愿意站在你那边,或者在这个案子里面认为你妹妹做得对的人也是这样。如果你很想了解网络舆论,就逛逛映网吧,我至少可以保证这边的舆论是尽可能公正客观的……之后澄清或者公布案件内情也会放在映网。”

林慕晨听了她的话,之后紧张焦躁的时候果然都只去看映网,发现上面的发言都理性而客观,更没有人身攻击,虽然也没有人爆脏骂那几个QJF,但至少从立场上,他们都认为三名死者确实为犯罪者,而并不为网上那些无凭无据的“情感故事”所动容。

林慕晨看着看着,情绪就受到了抚慰。

大概是因为她本身不是个非常坚定的人,林慕夕一个人被拘留但是一点也不慌张,还能每天接受女警姐姐的照顾,殷怜面对着满幕的谣言却视若罔闻,每一个决策都非常明确。林慕晨意识到自己的没用,进而决定一定要配合殷怜的谋划。

她不能让林慕夕为了自己的名声受罪,哪怕事后被骂得狗血淋头。

她也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强。她之前觉得被人黑两句无所谓,但是那是因为之前被黑的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换男朋友勤快算什么事情?其实之前黑子传的一部分名单甚至都不是林慕晨的男朋友,只是关系比较好的普通朋友而已,真正有过男女关系的,也多数都是和平分手,林慕晨其实是个很爽快的女孩子,先前的恋爱也多数点到为止,她和男方感情观一致,可以互相理解,不管是对方喜欢了别人,或者她觉得厌倦了,大家都可以好好说明白,坦白说再见,所以她其实在前男友之中风评还是比较好的,至于一些前清遗物或者黑子的话,也影响不了她什么,毕竟她也不跟人家相处不跟人家过。

但这件事不一样。

不管是真相还是谣言,这一次发生的事情,对她来说都是一把刀,是能戳伤她的。网络上的闲言闲语先不说,如果连身边的人都一直用异样的目光看她……她可能真的会慢慢地崩溃掉。

然而,她一晚上没怎么睡好,却不是思考怎么避免这样的事情,而是思考怎么去接受,去承受这样的责难,建设起自己的心理防线。

林慕晨虽然有几分心大,但是她也出乎意料地有担当——她并没有因为体会到现实的残酷,而改变原来的决定。

更不用说,目前那些恶人还在步步紧逼。

她怎么样都无所谓,但是妹妹什么也没有做错,她不能承受这些。

林慕晨一直是个活在当下,不太去考虑未来的人。生锈的脑子动起来不太容易,但好处在于,她的性格让她勇往直前,并不会因此踌躇。

即使为难,她在按照殷怜的指示行动的时候,也尽可能地尝试了思考。

而殷怜则开始采取另一个行动——她准备调查那位混血死者的真实身份。

这件事很重要。华夏目前入籍很困难,而新世界强行限定只有华夏籍的民众可以申请,也就是说,当事人到底是少数民族混血还是外籍混血,背后隐藏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区别。

殷怜也考虑过直接上报,把这个问题转交给别人。不过仅仅只是两张照片不足以作为有力的证据,而只是通过公安途径,也要考虑相关程序之中会有对方的眼线——跨省调查涉及的部门较多,考虑到如今警务部门人手的紧缺,底层部门许多人员其实有点良莠不齐,而且各地政府本身的政治倾向也会有一定差别,不一定会配合,消息走漏的可能性就很大。

如果是重大案件,国家可能会安排更多的人手和步骤,保密性就会强。但还是那句老话,前期证据不足,人力投入都是成本,得有足够有力的证据才行。

殷怜客观判断,这件事的内情,是国外间谍活动和国内管理腐败的可能性大约一半一半,毕竟间谍活动不会派这么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但也说不定,毕竟红月有过的间谍笑话那真的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还要进一步调查才好判断。

但是不能使用官方途径,就要自己想办法收集先期证据了。目标省地广人稀,用网络手段能够获得的情报有限,最直接快捷的方式是殷怜开个魔法车直接过去,但是调查需要时间和过程,同时会留下很多痕迹,后续处理痕迹才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倒也不是做不到,不过也并不是最佳选择。

殷怜最后选择的是让AI在网上搜集了一下相关评论的账号,找了一部分关心这件事,而且脑子清晰,对事情的分析基本上贴近真相的人,然后又在其中筛检了一番,挑出本身信息公开,所在地距离目标地点比较近,而且查看过往记录,本身也算三观坚强,比较少吃人血馒头的账号。

之所以只要求“比较少”,是因为这些年网上群魔乱舞,越是关心社会问题的人反而越容易踩坑,不留两次心理阴影很难学会怎么妥善处理大量繁琐而容易激怒人的信息。上辈子没有殷怜搞事的时候,网络信息肃清的时间还要推后好些年,甚至直到殷怜出事的时候,水军操控舆论的问题也只是因为政府的管控而稍微收敛了一些,完全没有到根治的地步。

但是殷怜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一些令她印象非常深刻。比如说有个社会领域的网络大V,他每次参与完一个事件,就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相关的报道和截图同整理论文一样罗列出来,最早的一份道歉甚至悬挂置顶了三年多时间,生生把舆论给扭转了过来。

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途当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麻烦,比如会在某些事情还不明晰的节点被人抓住机会疯狂举报,导致账号被封,号主就更换账号,重新置顶各种新闻信息,事后要是事件明晰了,他又要辛辛苦苦去申诉,跟平台和水军斗智斗勇……这个过程很艰难,但不得不说,这就是人存在于世界上,想要维护正义和自己的良知需要付出的代价。

在许多注重生活轻松的人看来,对方这样做显然很不值得,但是当时殷怜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心里就对对方非常佩服——她自己当时也是怕麻烦的人,所谓行有余力……她是没什么余力的。

但不妨碍她佩服对方。

这辈子对付营销号的策略其实就是学了上辈子对方的做法。据殷怜的记忆,那位媒体人也不过大她五六岁的样子,现在可能是个大学生——愿他这一世可以不为站错的舆论而背负愧疚。

但像他这样的人是极少数,更多人则会默默删掉自己的发言,把黑历史埋进泥沙里,把愧疚藏进心里。

不能轻易地判断前者和后者的品行高下,因为人类本身多种多样,见识,想法,心理承受能力都会有所不同。但是,不做不错,只要是在做事的人,就一定会犯下错误,什么也不做,确实什么也不会错,可是他们也不值得跟随和信赖。

殷怜在这些账号中筛筛选选,最终找了她认为合适的一部分人,然后让AI尝试找机会,把他们一一拉进了一个群里。

如果只是为了调查死者的身份,当然用不上这么多人,但殷怜心里有个想法。

夏国有个法律机制,叫做公议法庭,有点像是陪审团机制,但是跟陪审团机制区别很大的一点,就是陪审团人数规模——公议法庭面对的是那种社会争议很大的案子,简单来说,就是那种性质特殊,公共认知和现有法律有一定冲突的案件。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因为案件的性质,有些是因为当事人的身份和经历,也有些是因为涉及技术行业本身的未知性——其实说一千道一万,这种制度就是把舆论监督给制度化,法律化。在确保本身的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具备之后,给予更多人社会监督的权力和义务。

林氏姐妹这个案子是用不上公议制度的,因为它的案件性质并不含糊,之所以现在有一定争议性,是有人在操控舆论和扭曲证据,本质上它的案件性质很清楚。

但是,公议法庭本身的价值并不是公议,虽然在夏国的成熟制度之下,它大部分时候的作用只剩下了做决断,但是这种制度的本质终究还是舆论监督。

而就殷怜对于近期国内的网络趋势和映网整体发展的看法,华夏其实正走在一个公众舆论监督的萌芽和发展期。林氏姐妹这个案子为什么会存疑?是因为舆论被操控。而舆论为什么被操控?本身却是因为舆论的本身的自我排错能力太差,也就是说,普通人对于舆论缺乏一个分析和辨识的能力,水军却可以通过规模性的活动来操控走向。

但是,普通人的辨别能力不如水军吗?正好相反,在这个过程之中,越是了解整个舆论运作模式和具备是非观的人,就越是能对水军形成压力。没有殷怜的时候,水军其实也从未真的一手遮天过,虽然在水军和平台的勾连之下,普通人很难做出有效的反抗,但是,这不表示他们就放弃了。

总有一波人被镇压下去,又有另一波人站起来。这些人不像是水军或者平台,有着资本或者规模上的优势,他们唯一的依仗就是道德,智慧和被层层局限的反抗意志。他们总是坚持不懈地试图拨乱反正,虽然在秩序混乱的网络时代缺乏相应的效果,但不表示他们的努力是没有用处的。

但是总的来说,他们的大部分努力毕竟还是耗费在了与资本的互相消耗上。殷怜虽然不能一夜之间就解决这个问题,却可以先把他们组织起来,慢慢通过不同事件形成一个可靠的制度,进而让这股力量链接在一起,慢慢反制水军和网络黑势力。

当然,殷怜现在手头上的事情很多,而相比推进整个世界的科技和现实社会的各种重点制度发展(比如教育,法律),区区一个反水军舆论监督结构并不足以让她花费太多精力,至少不是优先工作,所以她也只打算借机先牵一个线,其它还是希望被她牵引进来的有识之士慢慢自然发展。

这并不复杂,殷怜也没有搞太多的花样。把人拉群之后,她假装是同一战线的网络路人,跟大家分析了一下目前的情况,然后给他们透露了一下案件的相关信息。

重点是三名犯人的长相。把照片放上来之后,她就声称自己见过死者其中之一,就是那位看上去五官更加深峻的混血,说他出身少数民族,资料上家境较为拮据,但是穿名牌,开豪车,一掷千金,没变成冒险家之前就过得非常奢靡,怀疑背后有人指使和收买。

她当然不是空口白牙这么说的,还放了两张图片,一张图片是官方的个人资料,里面有对方的大部分信息,包括户籍来历,另一张却是AI从网上扒到的二代炫富照片,殷怜试验过了,国内目前常用的搜索引擎都搜不到,但AI使用的是星网独立引擎,这些照片也是公开放在网上的,如果直接输入地址还是可以看到的。

不过殷怜没有给他们地址,也没有告诉大家这两张照片名义上分属不同的人——何必做这种多余的事情呢?与其让殷怜去证明这是同一个人,不如让死者背后的人来证明这是两个人好了。有时候少做一点,跟做许多的效果反而殊途同归。

殷怜给出的照片其实称不上什么实证,但是这波人本身都是擅长观察,联想和分析的人,和水军斗争的时间长了,是个人都会变成抓细节的大师,更不用说这些照片里确实有很多疑点——作为资料证件照的那张,乍看之下不会发现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让直觉敏锐的人来看,就觉得好像哪儿都不对劲。

如果看人物资料上的证件照,你不会觉得它有什么问题——青年的妆容很完美,肤色比真实的肤色黑了许多,头发甚至有几分凌乱,带了一种别样的美感,虽然没什么表情,但是投下的光影给他带来了超出一般人的质感,就像是一部以获奖为目标,拿着商业大片预算来拍艺术片的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官宣图,明明每一个像素都带着尘土的气息,却完美契合了艺术。

果然很快有人发现了这一点,发言道:“这证件照……真有艺术感啊。”

即使是直觉不那么灵敏的人,听到这么一句提示,也难免有所联想。而很不巧的,AI拉出来的这个群里,有很大一部分人本身都有接触过大量的人事档案,有两个人有摄影方面的技能或知识,有一位以前接触过影视行业并且有这方面的见识和经验,有六位虽然没有直接从事过相关行业,但化妆或者影视观赏的经验非常丰富——在话题展开之后,他们各自通过自己擅长的角度对照片资料进行了讨论。

“我保证这绝对不是正常证件照的样子。我看过的证件照多了去了,那种拍了艺术照来当证件照的也有,但是这种水平的……一看就是一般人消费不起的样子。”

“我以前在剧组工作过,这种程度的摄影和化妆……说实话,普通商业片根本消费不起。”

“我刚才用软件做了人脸比对,相似度很高。”

“但是人脸比对软件的结果都不是非常精确吧,我用眼睛也看出来他们长得像。这种程度的相像,一般软件都辨识不出来的吧?”

他们就软件的精确度讨论了一下,专业人士解说了一下比对的原理,认为软件在辨识能力上也许不如真人,但是它们擅长排除一些容易误导人类肉眼的因素,所以客观来说,它们确实很擅长比对人类的样貌,至少也可以和肉眼进行互补。

讨论过程之中,也有人对于这个信息的来源产生疑问。殷怜便表示自己有冒险家朋友,直接跟这个案子有接触,其中一份资料是通过死者的冒险队伍成员想办法搞到的,至于另一份,则是她自己想办法通过一些方法信息搜索来的。

虽然她没说什么方法,但是刻意表现出的隐晦还是让大家都很自觉地停止了追问。大家都很心知肚明地领会到了所谓的一些方法应该是人肉,至于有没有使用黑客手段……大家心里有猜测但谁也没问。

在网络上混久了而且能利用规则的人,多数不会去纠结这个过程的正义性——毕竟这个网络太乱了,到处都是手里拿刀,为了一分钱去嫁祸和谋杀他人的人,若追寻正义的人过分相信规则和法律,赤手空拳去与人搏斗,那么再壮烈的牺牲怕也难以激起一丝波澜。

这个世界上,有时候是过程的正义性比较重要,有些是结果的正义性比较重要,需要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良知和智慧去衡量,并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

在座的人都有过为自己的良知付出过的代价,对这些事情也都有自己的判断。他们当然希望这个网络世界有一天规范起来,但是在那之前,作为追求正义的弱势者,所有能使用的武器也应不忌讳地利用起来。

在核实了殷怜给出的一部分资料来源之后,大部分人至少暂且相信了这部分资料的真实性,有人有地理条件的,就决定这几天跑去文件上死者的家附近又或者就读过的学校打听打听。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轻信,不过介于殷怜提供的内容确实有其疑点,所以即使对殷怜的说法有疑虑的人也都选择了进行进一步的查证,而非直接开口质疑。

进群的人里面有个姑娘是公务员,工作上有权限查看社保情报,她跟另一个进群的民警是现实中的熟人,两人私下查了一下当地的资料,结果姑娘这边没查到相关资料,怀疑情报是假,然而他朋友那头却查出了户籍资料,确实与管理员放出来的完全一样。

两人顿时就有点惊疑。

他们省的一些社会保障福利比较特殊,包含的不止是五险一金,几十年间还有各种零零碎碎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即使还没有工作的小孩子,涉及到一些教育或者生活方面的福利补助,也会留下资料。更不用按照家境分类,死者的家境属于低保户,政府方面查不到资料,其实是非常反常的。

这时两人就已经察觉到这事儿真的有问题了,两人决定之后进行实地调查,确认一下情况。

然而群里的其他人比他们还要有行动力。在当晚就有人提供了情报,表示自己有熟人在死者就读的中学里任职,也有熟人是死者的同届同学,经过调查发现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学校有死者的全套资料,但是他的同班同学没有一个人对他有印象。

还有一位直接去死者所在的街区转了一圈,用手机全程开了直播,群里好些人都录了屏。

对方直接跑到了死者家地址的门口,但没有敲门进去,只是拿着死者的照片,找周边街上的中老年人询问:“大爷,您好!是这样的,我有个同事,是你们这里本地人,前段时间休假回了一趟家,就失联了。我们部门都很担心他,我正好出差到这边,记得他家好像就在这附近,所以想来打听下情况……您见过他吗?”

他向大爷展示了一下放大后的证件照打印图。

大爷看了半晌,说道:“这娃儿挺俊的,但应该不住这附近……不像我们本地人。”

博主趁机问了一下大爷的情况,像是对附近熟不熟啊,住这里多少年了,夹杂着这附近有几家院子里种着葡萄藤的人家啊——他之前特意在“死者家”的院子里瞅了一眼,天井里有种着葡萄。

大爷与他聊了好一会儿,让博主确定了大爷对附近很熟,而且是这条街上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

虽然大爷的回答已经能说明问题了,但是为了可信度,博主还是在这条街上多问了好几个人,然而大家对死者都没什么印象,有位大叔说得更直接:“别说长这样的,连跟他长得像我都没见过。”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肆意沦陷 皇城第一娇 疯批强撩诱哄!冷欲宿主眼红声颤 君卿莫相忘 凤舞天行 快穿年代世界 重生,太子殿下一心追妻 太刺激了!满级宿主被疯批强制爱 小女巫穿成假千金,要爆红先诅咒 狂妃上线:绝色魔尊痴缠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