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7 章 607(1 / 1)

殷怜对此毫无感觉,且认为许多附和这条评论的玩家,本身其实是因为人生缺乏苦难。当然这不是坏事儿,但越是如此,文化教育越要跟上,唯有如此,他们万一需要面对苦难的时候,才会具备更多思维上的准备。

某up主沉迷机器人培养,甚至在察觉游戏可以通过培养□□流,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倾向融入机器人的性格和逻辑系统时,感觉到了一种难以形容的愉悦——他年纪轻,没生养过小孩,但却第一次体会了为人父母的那种喜悦。

《次世界》这个游戏,玩得精细和玩得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不止体现在游戏的表现方式上,更多的还会展现在玩家自身的感情体验上。虽然目前来说,《次世界》的核心进程仍旧没有脱离数据积累这个基础条件,但是这里的数据积累显然和玩法结合得更紧密了——比起使用重复活动积累经验值,《次世界》的技能经验往往都和一些小测试或者创造功能结合起来,更加多变也更加有趣,有一定重复活动,但频率和次数都不高,不太影响游戏趣味性。

相对来说,玩家会有更多时间去研究和感受其中的变化,比如说,细致应对和每一个npc的社交,研究某一个制作和创造性质的技能系统,都能给自身带来不同的游戏体验。

相比之下,这群追求关注度的主播和up主进度固然是快了,但很多其实根本没体验到多少游戏的精华。比如此时,某up主看着自己的角色垂垂老矣,而机器人以拟人化的表情哭着对他说:“您不要死……”的时候,就很纠结。

假的,不过是游戏设定。

结果游戏里的角色似乎好像读了他的心一样,也跳出来一个选项:假的,不用难过。它的所有情绪都是通过系统模拟出来的,连眼泪都不过合成的氯化钠……也许他只是觉得这里应该哭而已……

up主愣了一下,才伸手按下了鼠标。

结果机器人说道:“也许我们永远不可能体验到人类的感情。可是我从诞生以来就由程序控制,所以程序模拟出来的感情就是我所有真实的情感。如果您觉得这样不够的话,就留下来继续改造我们,请您不要死。”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up忍不住嚎叫起来,对着粉丝吐槽道,“一个游戏里的机器人而已,为什么说话都这么煽情!?不行了,我好想活下来!向天再借五百年——”

但是游戏没有这个设定,至少这个档里面是不会有了!

总之up就那么死了,哪怕机器人哭着对他说:“如果您死了,这个世界就再也不会有任何变化了。我们就会像行尸走肉,就那样维持一成不变的程序设定,一直重复到故障,腐朽……”但这破游戏设定还是要让他死啊!

up之前其实已经知道他的档快没了,但先前都还挺坦然的,但是这一瞬间却突然情绪崩了。他开始上网,到处搜索有没有可以挽救这个档的攻略,可是这游戏发售还不够久,虽然网上的讨论已经爆了,但是内容太杂,完全找不到他需要的内容。

角色最后还是没了,他也一样进入了观影状态。但不同于上个“萌宠主播”,这位“机器人up”主却是一直看了很久人物死后存档的进程——他看到城市照旧运作,机器人们仍旧各司其职,一日又一日地生产,生活……甚至与陪伴他的社交机器人们也每天仍旧如他活着时一般照顾他的房子,与他进行单方面的对话,即使他已经不会再回答,但因为他们只是会遵循程序行动的机器人,也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做法。

他们仿佛不知疲倦,但最终还是会感受到疲倦——零件渐渐腐朽,程序出现故障,有些突然有一天就不动了,还有一些则是撑着渐渐损坏的身体挣扎了许久,最后才闭上眼睛。

直到城市里最后一个机器人都不再动弹,up才呜呜呜地退出了存档,纸巾已经存了两个垃圾袋。

其实非要说的话,《次世界》当然不全是刀子——正常游戏的玩家都仿佛生活在理想世界,很少被戳刀子。就算偶尔有催泪的剧情,也是治愈剧情而不是致郁剧情。

至于这些走极端的主播或者up主,确实都是自找的。

当然,撇除这些特别虎的和特别乖的,之前说过的kpi其实处于两者之间,本身玩得还是相对走心那一拨。

在设计层面上,殷家三兄妹都是鼓励大家玩游戏时走心的,毕竟玩家越走心,设计者能够传达出去的信息就越多。

比如,kpi被戳刀子的时间比前两位早很多,感觉也痛很多,这多半不是因为他更感性——感性和代入感强的人都不必玩《次世界》,普通非ai游戏就足够他们代入的,所以基本上不会选择走他们的路线。

kpi的痛,多半只是因为他玩得更投入更走心罢了。

他也不是自己主动想要对npc真情实感的。

怎么说呢,《次世界》确实塑造出了那种氛围——进入废土世界之后,角色很难再很和他人建立新的羁绊,因为整个社会都开始拒绝互相信任。但是这个游戏流程长得令人发指,经历的游戏事件多了,你很难不感到孤独。

而这个时候,游戏给你送上一个可爱,忠诚,功能性强的小伙伴,你很难不在她身上寄托感情。

别说kpi这里的角色是个可可爱爱的小青梅,隔壁有位up的小伙伴随机出来的是个身高一米九的男孩子,up还不是抱着人家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好几天都萎靡不振,甚至一直刷存档重玩,陷入了时间的怪圈。他自己都怀疑自己性取向出问题了,后来认为自己不是同性恋,只是他喜欢的正好是个男性(纸片人)罢了。

……就离谱。

可见宅男们对自己的认知有多大差错——自以为杀伐果断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其实玩个游戏连性取向都能崩得不成样子。

kpi显然运气还是比较好的,游戏提供给他寄托感情的至少是个妹子角色。当然这运气也可以说是差的,因为作为一名性取向为异性的男性玩家,妹子反而更容易让他投入感情。

青梅第一遍没的时候,他的人设都崩了,对着屏幕哭得闻者伤心见者流泪,(自以为的)硬汉形象崩得不成样子,好在剧情够刀,粉丝们到也没人跟他计较,就是外头那些没跟直播的人听了传闻觉得有些印象崩坏,大部分看了回放就理解了——毕竟剧情能体会几分不说,当时kpi在视频里哭得太有感染力了,按照是粉不是粉的玩家说法,比一般演员哭得还要真情实感,引发共鸣,普通人听到那声音,出于同理心也说不出重话。

而且这段时间,玩《次世界》结果崩了硬汉形象的人着实不少。这人数一多,事情也变得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起来,变成了多数派的道理。

不过,虽然网络上有一部分评论区是这个氛围,但这其实代表不了这个游戏的实际玩家体验。不乏有人因为各种直播而对游戏产生兴趣,试完了一下发现自己和主播玩得完全是两个游戏,因而怀疑上当受骗的。不过,因为游戏本身很有趣,所以倒没有人抱怨,而之后等到见过的相关攻略信息多了,也会慢慢意识到不同路线带来的区别。

普通玩家在这样一个游戏里多数还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游戏或者生活,而大部分生活在当前华夏社会的人,一些小奸小恶也许会有,但没有人真心觉得自己是穷凶极恶之徒,玩游戏的时候更不会特意去为非作歹——尤其是在知道没有好处的情况下。

所以他们的体验反而比许多主播或者“职业选手”来得好许多。

这样的游戏方式也许不能在直播中吸引太多人的关注,毕竟他们的体验许多其他玩家自己就能够体验到,甚至直接玩游戏的体验说不定还更好,但玩家本身绝对是快乐的。

他们也许体验不到主播们玩的高难度世界,但是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在和平快乐的世界里体验各种理想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

而且很快,他们连这点遗憾都没有了。

因为有人升级了美德社会之后,发现自己开启了新模式,也就是恶德开局。

其实提升社会等级这个过程很缓慢,至少比降低社会等级要缓慢多了。因为在殷怜的设定里,社会等级降低容易,提升困难,毕竟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在和平的世界里人们更好生存,但是要在不犯错的情况下对社会做出影响,却会更加困难。相对来说,降低社会等级之后,虽然玩家生存会变得困难,但是降低的过程其实却相对不费劲儿,方法也容易找。

而提升社会等级的方式就复杂了。

一昧做好事,未必能提升社会道德,而如果单纯只保证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很难对社会产生影响。按照游戏设定,唯有平衡好两者,以做事为主,并借由各种事情或者成绩顺势对社会进行正面引导,才能利益最大化。

而且这里面还有很多坑,会导致有时候自以为是的做善事反而导致某些npc道德属性下降,很考验人的社交能力和对于人性的认识。

一般人根本意识不到其中的人文价值,但他们只要按照一般现实认知去对待,就能察觉很多与npc交往之间的奥秘。

《次世界》的社交系统里面蕴含了许多殷长宁的奇思妙想,比如说,所有npc角色都有有一个社交九宫格,两个坐标轴两端分别是付出与索取,依赖与主导,初始坐标点代表了npc本人的社交性格,而与不同角色之间则有相应的关系坐标点,这个坐标点则代表了npc与玩家或者其它相关联角色之间的关系定位。

这也是让npc的社交态度显出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正常交往,npc的关系定位会一直向着本身的社交定位靠拢。而玩家可以通过社交关系之中的各种互动(视其用心程度,也可以称为博弈),来影响它的变动方向。

这也是为什么,殷长生虽然限制了《次世界》里ai的智能表现,但是网上却普遍仍旧认为ai生动得“像真人一样”的原因。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救命!我穿成了男主早死的白月光 七零年代:御兽大佬拒绝当女配 快穿之魂契 总有妖徒反骨挨削 重生5岁奶团:九个哥哥团宠千金 懒汉虎妻 璟爷,团宠夫人玩转财阀大佬圈 退婚后,我竟查出肚子里有四胞胎 成为四个男主的踏脚石之后 带百万物资穿六零,嫁糙汉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