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2 章 672(1 / 1)

那一幕实在是太惊人了。

有人克制不住地发出惊叹,问道:“哇,这个是怎么做到的?”

殷怜便笑了笑,说道:“没你们想象得那样困难……上面是一个特制的屏幕。”

“有点像是霍格沃茨的餐厅天花板,但是这个倒立的城市感觉更让人震撼……哇,它还会动。”

“是视频不是图片,当然会动。”

天知道殷怜要用这个时代的原理解释清楚五百年后的技术有多么不容易。好在这群人对这方面的技术都不大了解,也没有追根究底的意图。

如果是碰上专业人士,殷怜也只有用“商业机密”这一理由来强行解释的这仅剩的选择了。

反正只有了解技术的人才会知道技术的差距,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判断出未知技术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在材料学这个领域。

接下来殷怜又回答了剧组成员们的一些其他问题。

比如说悬空的平台四周的“深渊”,有人走近了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深渊,反而只是一种质地柔软的黑色台面。问题是,即使凑很近了去观察,也很难辨别出这并非悬空的幽深空间,而是看上去像是空无一物的黑色涂装地面。

对此,殷怜的解释是:“这是一种反射率和折射率都非常低的材料,吸光性一流,所以在特定的环境里看上去就好像很深的洞穴一样。”

布景的豪华度可以说是远远超出了众人的预料,也因此使众人更有干劲了。

相比地府的场景,一些阳间场景对于殷怜来说就省事多了,直接租用民房就可以。

剧的拍摄比预想中要顺利许多,虽然导演在拍摄之中因为技术上的经验缺失而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是AI助理总是可以拿出许多超出众人预料的解决方案。殷怜也随时可以通过连接AI的视野和听觉来了解现场的情况,以更好地把握形势。

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一众演员与编剧对于APP的运用。

说到这个,就要说一说目前很多影视剧的拍摄常态。一般来说,在很多影视剧的拍摄过程之中,剧本都是边拍边改的。并不是所有剧本都是这样——有些成熟的剧本,在拍摄过程之中往往很少有修改,仅仅只会做一些细节的调整。

这也跟导演的拍摄习惯,以及编导的经验阅历有关。

一般来说,拍摄期间对于剧本的合理修改其实是有益的。因为一部剧的质量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在拍摄之间,谁也不知道这些因素具体会有怎么样的发展,所以随时调整剧本,来使整个交响曲更加和谐其实是一种聪明而且负责的做法。

这也是殷怜为什么在APP里给编剧和演员设计一个这样的交流途径的原因。

但事实上,现在的很多影视剧拍摄时,对于剧本的修改都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远没有那么“合理”及“有益”,很多时候更受编导,演员,资本三个方面咖位和影响力的较量所影响。

殷怜在拍的剧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没什么咖位,只要殷怜不要随意插手,编剧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优化剧本。

舒心的同时,编剧也忍不住有些感叹。

其实他本人年纪大,成名多年,所以写剧本时受到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而且因为剧本本身的类型原因,他创作偶像剧或者IP剧的机会比较少,而像是社会伦理剧之类的作品,演员和投资商都比较有逼数,看中的更多也是剧情,所以他被要求强行给某人加戏的机会不是很多。

但不多,却不是没有。

其中不乏有糟心的遭遇。

而编剧这几天改剧本的时候,就隐隐有了一些想法。APP的剧本上,几乎大部分主要演员都提交了相应的人物小传,也对于很多关键剧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可能出于交流的目的,大部分人的一些笔记都是对导演和编剧可见的。这样谁花费了心思,谁对于人物的了解更加深入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在这些笔记之中,还有一个专门的项目,就是不同演员对于各自戏份,各自台词的修改建议。有些编剧觉得可以作为参考,有些就显得非常以公济私,而这种修改建议基本上都是公开可见的。

殷怜还给这些建议增加了实名评论,点赞和点踩的选项。话说回来,因为这个剧本只有剧组的人可以进行阅读,所以本身也差不多相当于实名制,其实影响不大。

但是这些功能却更有利于编剧了解现有演员对于剧情的看法和理解。

他看着看着就看出这个软件的妙处了,跟殷怜询问过之后,忍不住就开始在业内的群里聊起了这个软件。

编剧其实有好多业内群,包括以往参与过的没有解散的剧组群,多数都是编剧的编剧群,基本上都是同期的同期群,有导演也有编剧还夹杂着几个比较看好的演员的同好群……他也是有选择性地发送信息。

一开始他只发了人数比较少,但是关系比较铁的编导群。

他介绍过这个软件之后,许多人都觉得挺心水的,想要下一个来看看,哪怕现在不用呢,也可以稍微了解一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

结果一问才知道这东西是个内部软件,其实并不对外开放。

但这一点其实不影响什么。如果真的好用,这软件的功能看上去又不是很复杂,专门委托相关的软件公司仿制一个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地看他安利。

其实编剧的安利一开始不是很有效果,因为他安利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许多事情,比如说要把剧本打码,也不能直接放出语音版本的台词,无法展示具体效果。在缺乏直观表现的情况下,大家的感觉也就是这些功能似乎是挺好用的,但无法体会到到底有多好用。

直到有人听着有兴趣,给编剧扔了一个还未拍摄,但是本身有原著存在,所以并没有很大保密价值的剧本,让他上传软件然后制作一个模板出来看看。

编剧其实本身并没有那么闲,毕竟同时有三个剧本在拍,殷怜还同时在录制孩子们的短剧。虽然几个剧组成分简单,所以麻烦事也没那么多,但是每天需要调整的剧情细节就不是小数目。

但是因为群里怂恿得厉害,他多少也有些情绪上头,心里想着花不了多少时间,还真的帮对方上传了一下剧本,然后调声线,调台词,录选段,把做好的音频放到了群里。

一群导演听了,顿时惊为天人。

其实编剧调得并不算很精细,也比不上专业声优的效果,但就是有导演感动坏了:“天哪,这说的可比我的那两位主演强太多了。”

便有人吐槽道:“那你也未免太惨了。”

这电子音虽然逼真,但是距离真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比专业声优肯定不如,就是比起稍微好一点的朗诵也差了些味道,仔细听总能听出一两处别扭的地方。

不过这么惨的导演在群里还是少数。

大部分人关注的还是这些软件功能的实用价值。

给剧本的导演又让编剧调整了一下设定,变成只有男主台词留空的模板,然后转化成了音频。导演们虽然自己多数不怎么演戏,但是其实都有不错的台词功底和表现力,纷纷拿着现成的剧本尝试了一下对台词,然后就被惊艳到了。

殷怜的软件看上去貌不惊人,其实智能度很高,在剧本台词转换的过程之中,远远不仅只是转换一下文字,其实还经过了多方面的智能演算。

也就是说,AI其实是在理解了台词之后,才进行的诵读。所以它不但能够表达适合的语调,感情,还能做出合适的留空。

这种程度的演算当然无法在区区一台这个时代水准的智能手机上完成,所以很多时候是把请求提交到服务器,然后在服务器演算完成之后才被发送回到APP里面的。

殷怜尽可能地限制了语音库和数据精度,所以表面上看起来,这些音频效果就会显得稍差一些,也没那么显眼。

但到实际使用的时候,导演们就感觉到了那种节奏被预先照顾到了的微妙的舒适感。他们当然不太能说得清楚里面的技术理论,但总之,那种“好用”的感觉是可以直接体会到的。

实验过之后,众人对于之前的想法却变得不确定了。

“这种程度的技术,一般的电脑公司做不出来吧?”

“我觉得做不出来。不看看现在市面上的那些虚拟歌姬或者电子声库都是个什么水平?”

“我之前拍科幻片的时候,特意去了解过这方面的技术发展。这个比我先前了解到的红月国的最新技术都还要强得多。而且人家那个还是英文系统,中文系统理论上只会更加复杂……我国什么时候都有这种水平了?”

众人议论纷纷,编剧听着他们的聊天,才知道殷怜这个APP占据的技术层次,顿时大感惊讶。

因为察觉到这个软件很难轻易复制,大家又听编剧的话知道了如果进行精细编辑或者人声录入,对台词的效果会更加出众,一时之间纷纷心动,怂恿编剧去询问殷怜能不能开放APP的使用。

编剧便答应帮忙问问。

结果还没找到询问的机会,到了下午的时候,这个APP的传闻就已经流传到了编剧在的其他几个业内群,晚上的时候更是直接传遍了业内的好几个大群。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肆意沦陷 皇城第一娇 疯批强撩诱哄!冷欲宿主眼红声颤 君卿莫相忘 凤舞天行 快穿年代世界 重生,太子殿下一心追妻 太刺激了!满级宿主被疯批强制爱 小女巫穿成假千金,要爆红先诅咒 狂妃上线:绝色魔尊痴缠不休